孩子近視了嗎? 如何預防近視、弱視與斜視?  

 

觀察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,可以對學童的視力有初步的了解,以下有些情形會導致視力發育不良,有些現象是視力不良的表現,家長要留心注意!

新生兒的眼球體積約僅有成人的 50%,要到 2 歲後才能長到 8 成的雛形;視力在出生數個月內即快速的發展,之後生長曲線雖然漸趨平緩,但到10歲都還有些許變化的可能;眼軸長度與身體的成長也會與時俱進,甚至要到18歲才能穩定下來。

正因為視力發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,遇上阻礙也可能會有骨牌效應,所以視力保健要及時開始。

孩子視力出現問題的徵狀為何?

觀察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,可以對學童的視力有初步的了解,以下有些情形會導致視力發育不良,有些現象是視力不良的表現,家長要留心注意!

1、觀察孩子眼睛的外觀:如兩眼的大小、形狀、顏色是否正常且一致?瞳孔的大小、縮放和反光是否一致?眼球位置是否正常?

2、觀察孩子日常生活的表現:如是否會怕光?常揉眼睛?經常跌倒或撞到?不停流淚?不停眨眼或眼球不停顫動?

3、觀察孩子用眼的習慣:如看東西時距離太近、瞇眼或歪頭?經常說看不清楚?不喜歡需要專注用眼力的活動?

何時應該帶孩子到兒童眼科就診?

當前述徵狀出現,需由醫師進行診察與判斷,才能確定真正成因。例如 3 個月大的小嬰兒總是淚汪汪,可能只是鼻淚管未通,幾個月的按摩後就好起來了;但也可能是先天性青光眼,不治療的話會有視力的永久傷害。

又如 6 個月大的小寶寶瞳孔裡有白點,可能是需要手術治療的幼年型白內障,也可能是視網膜母細胞瘤,一種好發於兒童的惡性腫瘤。而 1 歲大的寶寶看起像有鬥雞眼,可能是假性內斜視,長大後自然會好起來; 但也可能是真的斜視,需要排除神經麻痺或弱視的可能。

所以不論孩子年齡大小,一旦發現有異狀,都應請教小兒科醫師,是否須進一步轉介至小兒眼科檢查。

如何幫助孩子維護視力健康?

1、養成用眼的好習慣:注意閱讀時的光線、姿勢和時間,即使在孩子還小、親子共讀的時候就應該養成好習慣,當孩子可以自己讀寫時,才能維持正確的用眼方式。

儘管使用電腦和網路的教學已成趨勢,要善用電子產品,避免倚賴而過度耗眼,小心別讓 iPad 或電視代替你成為孩子的保母。

2、均衡飲食最健康:避免偏食,能夠廣泛而均衡的從食物中攝取各種營養,是最自然而健康的方法。

3、充分的戶外活動:任何形式的戶外活動,即使是遊戲和散步,都是對眼睛有益的活動,但要注意適度的防曬。

4、保護眼睛避免受到外傷:意外傷害是造成兒童視力喪失的重要原因之一,收藏好尖銳及危險物品,提醒孩子注意安全動作,避免遺憾發生。

5、定期接受眼科檢查:對於沒有視力異狀的小朋友,建議於 3 歲半到 4 歲時接受一次正式的眼科檢查,以排除單眼視力不良或其他弱視發生的可能。學齡後應半年到一年做一次追蹤檢查,以確保視力發育無礙。

(資料來源:2016-01親子天下雜誌 作者:林口長庚醫院兒童眼科楊孟玲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hinkkids20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